記者:近幾年,隴臺兩地青少年開展了形式多樣的交流活動,組織實施了一系列參訪交流項目,這種方式對于增進兩岸青年學生的民族情感有何長遠意義?
澤巴足:青年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生力軍,更是祖國統一的未來。五年來,我省圍繞青少年的特點開展了一系列有特色、有影響的參訪交流活動,比如:“隴臺百名中學生魅力絲路體驗之旅”、“臺灣中南部百名青年隴原尋根之旅”、“臺灣南部青年學生魅力絲路行”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們還積極動員全省各大中專院校師生赴臺交流,像蘭州大學、西北師范大學等院校,每年有300多名師生與臺灣各高校開展多方面的交流,蘭州大學與臺灣多所高校連續舉辦了十屆“兩岸青年學子牽手絲路行”活動。2010年,蘭州職業技術學院師生一行55人,在臺灣公演了校園教育·京劇紀實劇《國粹礪人》,并與臺灣南亞技術學院、南榮技術學院締結為姊妹院校,受到了臺灣教育界的高度評價。這些形式多樣的交流活動,讓兩岸的青少年有了零距離的接觸交流,特別是讓臺灣青少年親身感知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體驗中華文化的精髓,對加深兩岸青年的民族認同具有深遠的意義。
記者:文化一直都是隴臺交流的重點,其中三大文化品牌——伏羲文化、敦煌文化、西王母文化交流現狀如何?今后如何更好地在隴臺文化交流中發揮獨特作用?
澤巴足:甘肅具有燦爛的文化,歷史文化積淀深厚,民族風情濃郁,民俗文化特色鮮明。傳說伏羲、女媧都誕生在甘肅,而伏羲文化、絲路文化包括彩陶、青銅、漢簡、石窟、長城等文化,以及西王母文化、黃河文化等都是甘肅歷史文化的代表。其中敦煌文化、伏羲文化、西王母文化、大地灣文化、李氏文化等等,都是臺灣同胞所熟悉的。這些年,我們緊緊圍繞著甘肅的文化特色,努力打造“敦煌文化”、“伏羲文化”、“西王母文化”三大對臺交流品牌,按照“一會一活動”的方式,組織實施了一批參訪交流活動,先后舉辦了“情系敦煌—兩岸文化聯誼行”、“海峽兩岸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海峽兩岸易文化學術研討會”、“海峽兩岸西王母文化研討會”等,并且組織敦煌莫高窟文物、天水麥積山石窟文物赴臺展覽。這些舉措廣泛宣傳了我省厚重的歷史文化,掀起了臺灣同胞到甘肅參訪觀光的熱潮,使隴臺交流交往有了長足發展和進步。
隨著隴臺兩地交流交往的日益深入,我們要更加重視發揮甘肅的文化歷史優勢,做強、做大、做精三大對臺交流品牌,利用省政府每年組織的“公祭伏羲大典”和“敦煌行·國際旅游節”,以及省臺辦舉辦的“隴臺文化經貿交流周”等節會為平臺,積極邀請臺灣各界人士來甘進行交流參訪,讓更多的臺灣同胞了解甘肅、認知甘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