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胞韓播生先生向衡水老白干捐贈福興隆契約文書。
中國臺灣網12月21日衡水訊 日前,臺胞韓播生先生捐贈老宅契約儀式,在衡水市老白干釀酒集團有限公司舉行,衡水市市政府黨組成員高立春、市政府副秘書長李永奇、市臺辦主任李亞非、老白干釀酒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占剛、衡水市近現代史學家康占營等參加了捐贈儀式。
衡水市政府黨組成員高立春致歡迎詞。他對70年來韓家幾代人心系故土,不忘祖國和家鄉的情懷表示了無比的敬佩!他說,彌足珍貴的歷史資料,既是對衡水老白干酒業歷史沿革的挖掘,又為衡臺文化交流增添了一筆重彩。
福興隆老宅契約捐贈人韓播生先生已是72歲高齡,他說:“回到故土,也不曉得怎樣表達這個心情,如果我父親能來,這個場面會更加溫馨感人,福興隆的原件如果一直留在臺灣,毫無意義。這個本來就是廠里發展歷史的一部分,我父親常常想念衡水老白干這個他從小長大的地方,我也在網上下載一些衡水老白干的資料給他看,但發現有一段是接不上的,后來我們把契約文書找出來,這樣福興隆的歷史就串起來了,作為子孫,來一趟酒廠,拍些照片,置于父親墳前,也是完成他的心愿。”旋即,韓播生先生飽含深情的讀起了捐贈聲明:……而遷臺子孫,究歷史原因,并無點滴貢獻,所遺文書資料,續存臺灣,不過束之高閣,實無意義。今鑒兩岸狀況,統一必終可期,但而三代人事,年壽有時不待。先父晚年,常望此文件興嘆,時有返衡水一探之念,但其體能漸衰,自知不克遠行,后囑本人,若能以此文件攜赴衡水,或能獲取酒廠照片數幀,亦堪撫慰。雖允諾諾,何感遠離。先父往生后,為改資料去向,曾有動議贈存于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經有郁(慕明)主席指導,何不贈存于河北省政府或衡水老白干酒廠。若贈前者,輕若鴻毛,而贈后者,意有故土歸鄉之重,未來兩岸統一,或可補酒廠舊掌軼聞。
隨后,韓播生先生將福興隆契約文書等資料共9件交于老白干酒廠,文書保存完好程度令在場的嘉賓為之驚嘆震撼,隨著韓先生的諄諄講述,仿佛帶我們從歷史巖頁中窺見了福興隆跌宕起伏的興衰變遷……
捐贈儀式結束后,韓先生一行走訪參觀了衡水老白干生產廠區、福興隆舊址、衡水市民俗博物館和習三內畫博物館。老白干酒業負責人對老白干的發展歷程、品牌文化、古法釀造工藝特點等進行了詳細的解說,期間韓先生還品嘗了公司新釀出來的原漿酒,從萬噸糧倉到發酵釀酒,從原酒儲存再到成品生產,整個釀造生產過程參觀下來,韓先生對衡水老白干的發展深深嘆服,亦感慨萬千:“回來的太晚了,應該和父親一同回來,以圓他老人家的終生夙愿!”
此次捐贈,續補了衡水老白干企業發展的一段淵源,這不僅佐證了衡水老白干、十八酒坊歷史的真實性,更直接推進了衡水老白干酒歷史的深度挖掘,亦見證了兩岸同胞同根同宗、血脈相承的骨肉親情。
據悉,福興隆為古十八酒坊之一,創號于乾隆末年(1780年左右)。歷代傳承,生意日漸興隆,在西明街(現名為東明街)擁有多家店鋪。清末,由于戰亂而易主。福興隆雖易主,釀酒技術卻是在原來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將衡水酒的釀制工藝提升到更高的層次。民國期間,福興隆的酒曾獲 “河北省國貨陳列館二等獎”獎章。(中國臺灣網、河北省臺辦、衡水市臺辦聯合報道)
福興隆契約捐贈人韓播生先生講話。
[責任編輯:李瑞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