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華華夏醫師協會”會長蘇清泉一行到訪天津市和平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圖片來源:天津市臺辦)
中國臺灣網1月15日天津訊 1月9日,臺灣“中華華夏醫師協會”會長蘇清泉一行到訪天津市和平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蘇會長一行饒有興趣地參觀了展館“津味”“醫道”“工巧”和“百戲”四大板塊,通過對狗不理包子、老美華手工鞋和盛錫福傳統氈帽的制作工藝,以及天津地方歌謠、畢氏一指禪拿手推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了解,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多樣性。臺胞感慨到,“這些真應該帶到臺灣去展出,讓更多人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參觀過程中,蘇清泉興致勃勃談論起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和大家交流對兩岸關系未來前景的看法。通過交流,進一步加深了對“兩岸同胞是一家人,兩岸的事是兩岸同胞的家里事,當然也應該由家里人商量著辦”的認知。(中國臺灣網、天津市臺辦、和平區臺辦聯合報道)
臺灣“中華華夏醫師協會”會長蘇清泉一行到訪天津市和平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圖片來源:天津市臺辦)
臺灣“中華華夏醫師協會”會長蘇清泉一行到訪天津市和平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圖片來源:天津市臺辦)
[責任編輯:張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