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傳奇演員韋利米爾·巴塔·日沃伊諾維奇5月22日在貝爾格萊德病逝,享年83歲。
巴塔是誰?他就是前南斯拉夫電影《瓦爾特保衛(wèi)薩拉熱窩》中的主角“瓦爾特”的飾演者,他主演的另一部電影《橋》的插曲“啊朋友再見”至今流傳。對30歲以上的中國人來說,“瓦爾特”就是一個英雄的代名詞,一段融入生命的記憶。
“炸彈”般的電影
瓦爾特拳,永遠打不完子彈的機槍,鐘表匠,以及那句浪漫的暗號:
——空氣在顫抖,仿佛天空在燃燒。
——是啊,暴風雨要來了。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一部南斯拉夫電影的出現(xiàn),對持續(xù)十年觀看樣板戲,甚至連樣板戲都看不到的中國人來說,實在是一顆“炸彈”。
彼時正是“文革”接近尾聲的1973年,北京電影制片廠譯制的《瓦爾特保衛(wèi)薩拉熱窩》放映,萬人空巷。因中國觀眾數(shù)量龐大、觀看次數(shù)多,它成為史上最受關(guān)注的戰(zhàn)爭片之一。
有一群幸運的配音和翻譯人員,在接受了整整三年的干校勞動之后,提前接觸到了這部電影,然后無一例外地,被這個來自南斯拉夫的“炸彈”震撼了。
“當時就明確地宣布,說你們這些人現(xiàn)在到干校來就是來改造,不要老想著怎么回去拍電影�!睘殡娪爸屑偻郀柼兀ǹ档聽枺┡湟舻囊压孰娪八囆g(shù)家葛存壯,數(shù)年前接受崔永元《電影傳奇》采訪時說道。1973年,北京電影制片廠的職工都已經(jīng)離開了本職崗位。
據(jù)了解,最初本是重拍版的《南征北戰(zhàn)》需要人。后來,事情突然有變,新《南征北戰(zhàn)》需要暫時緩緩。利用間隙,這群幸運兒接到了一部譯制片的任務(wù)。
為瓦爾特配音的北影廠老演員魯非,對《瓦爾特保衛(wèi)薩拉熱窩》這部電影的評價很直接——“就是喜歡”�!盀槭裁聪矚g呢?因為那時候咱們是封閉狀態(tài),早期只接觸過蘇聯(lián)電影,后來也中斷了,看到這個片子以后就特別地有新鮮感�!�
“這部片子的主題就是反德國占領(lǐng),但是搞得特別的有趣,節(jié)奏鮮明,故事講得也特別流暢,人員特別松馳,覺得就像是生活里頭一樣。說的是瓦爾特,實際南斯拉夫的人民都是瓦爾特,整個民族對另外一個民族的占領(lǐng)的反抗。這是咱們回過頭來思考的,像這種藝術(shù)形式不多見,很有趣,當時我們就覺得真好�!�
2010年5月10日,77歲的巴塔亮相上海世博園。
“每次去中國,我都很開心”
“我有足夠的理由去愛中國。如果不是歲數(shù)太大了,我都想加入中國國籍。據(jù)我所知,中國法律是規(guī)定不允許保持雙重國籍的,但我又不會放棄塞爾維亞國籍。中國人真的是那么可敬,令人驚嘆!”2011年,80多歲的巴塔在貝爾格萊德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
巴塔先后訪問過中國十多次,“每次去中國,我都很開心,感覺就像是回家,那里有個大家庭在等著我”。
在他家里,不大的會客室內(nèi)一半多的裝飾品都來自中國———景泰藍花瓶、手工繡制的中式桌布、笑瞇瞇的瓷制彌勒佛……
1979年的上海之行讓巴塔一生難忘。當時他應(yīng)邀參加在上海舉辦的一個電影節(jié),當經(jīng)過南京路時,整條街道上擠滿了歡迎的人,車隊根本行進, 他的妻子驚呆了,工作人員為了安全再三囑咐他千萬不要搖下車窗、更不要下車�!� 但我知道我要下去,走到他們中間,因為我知道他們是熱愛我的人�!彼运崎_門, 毫不猶豫地走了出去。
說到這里,巴塔停頓了一下,眼神里閃爍著光芒,像是要為孩子宣布謎底的老人,“當我站在街頭的一瞬間,整條街道霎時如黎明般安靜,而這安靜僅維持了幾 秒鐘,人群中突然爆發(fā)出歡呼聲,所有人都有節(jié)奏地喊著——‘瓦爾特’、‘瓦爾特’ !這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刻�!�
巴塔憑借著這些電影紅極一時并獲獎無數(shù),但這類“漫畫式的游擊隊電影”在南斯拉夫時代其實飽受影評家們的詬病,被認為藝術(shù)價值不夠高。
“在前南斯拉夫時代,很多電影評論家一味地貶低這類影片的藝術(shù)價值。倒是在遙遠的中國,人們非常喜歡這些影片中的英雄人物,并對這些電影給予了高度評價。據(jù)有人測算,在迄今為止的近40年時間里,大約有近百億人次的中國觀眾欣賞過這些游擊隊電影。”巴塔說。
“瓦爾特”之后,巴塔還參演了不少喜劇,體重曾達到110公斤
“段子手”
巴塔的詼諧幽默是出了名的。在許多場合,他都不忘講自己的經(jīng)典笑話:“在電影里,我破壞了德國納粹的很多作戰(zhàn)計劃,打死了無數(shù)的德國鬼子,所以希特勒在臨死前曾經(jīng)留下遺囑———干掉巴塔·日沃伊諾維奇……”
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被問及拍攝《瓦爾特保衛(wèi)薩拉熱窩》的情景,他分享了這樣一個“狀況百出”的片段:
“其中一幕是游擊隊員和德軍作戰(zhàn),這是一個有上千名演員參與的大場面,按計劃,我應(yīng)該拿著手槍從倉庫里沖出來并加入戰(zhàn)斗,但在慌亂中,我把手槍丟在倉庫里,而是錯拿了一把笤帚就沖了出來,但當時所有的演員和工作人員都全情投入,沒有一個人發(fā)現(xiàn)我手里拿的是笤帚。這一幕拍攝結(jié)束后,導演對大家的配合表示十分滿意并準備收工,而我只好硬著頭皮走出來說———等等,我拿錯了‘武器’�!�
除了功成名就的電影演員,巴塔還有另一重身份———政治家。2002年8月,巴塔還被推舉參加塞爾維亞總統(tǒng)競選。雖然最后以失敗告終,但用他仍不忘調(diào)侃自己:“只有讓廣大中國觀眾參與投票”,“瓦爾特”才會有機會當選。
一段關(guān)于巴塔和已故南斯拉夫政治家約瑟普·布羅茲·鐵托的故事也流傳甚廣。鐵托在世時很喜歡巴塔的電影,也很喜歡巴塔本人。有一次,巴塔對鐵托說:“總統(tǒng)同志,您的房子可真不錯啊。”鐵托回答:“不,那不是我個人的,那是國家財產(chǎn)�!卑退R上回應(yīng)說:“國家財產(chǎn)?那就是說我也可以在夏天帶著我妻子來這里度假啦?”
笑對英雄遲暮
巴塔1933年生于貝爾格萊德附近一個小鎮(zhèn),從15歲起開始做舞臺工人。他畢業(yè)于貝爾格萊德戲劇學院,他一生共參演300多部影視劇作品,獲得眾多電影獎項和榮譽,就在今年的貝爾格萊德國際電影節(jié)上,他被授予“終身成就獎”。
今年2月18日第38屆塞爾維亞國際旅游展開幕時,貝爾格萊德市旅游局特別拍攝并在開幕式上播放了巴塔的一段30秒中文視頻,借此宣布將大力吸引中國游客前往貝爾格萊德旅游。這是他最后一次參與公共活動。
2011年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巴塔對“瓦爾特”的英雄遲暮表示坦然接受,并再一次開起了玩笑。
“有一次,一個中國代表團到貝爾格萊德訪問,翻譯給代表團團長介紹說‘這就是瓦爾特’。當時那位團長看了看我,然后做出奇怪的表情揮了揮手。我問翻譯那是什么意思。她問過團長后告訴我,團長說,他從來沒有想過瓦爾特也會變老�!�
“剛才我說過第一次訪問中國時上百萬人上街來看我。后來,我又去過中國十多次。前兩年有一次去是參加一個有關(guān)馬其頓電影的活動,居然沒人注意到我。這樣倒也好,我可以自由自在地在街頭散步了,反正沒人會認出我來。”
從一名政治家的角度,巴塔也對中國情有獨鐘,曾對中國的發(fā)展成就大為贊嘆。
“中國真的已經(jīng)進入了未來,或者說正邁著大步走向未來。我們?nèi)麪柧S亞人或許都沒有能完全理解中國在科學、文化和經(jīng)濟上取得的如此巨大的成就,都無法想象那是一個什么樣的規(guī)模。他們發(fā)揮了自己的潛力,而我們卻消解了自己的潛力。”
近年來,巴塔飽受疾病困擾,2006年心臟病發(fā)作,之后做過兩次心臟手術(shù),手術(shù)后右腳生壞疽。四年前因中風入院治療。就在逝世前幾周,他再次入院,因壞疽嚴重不得不截肢。
5月13日,新華社記者王慧娟與幾名華僑華人和當?shù)孛襟w記者來到貝爾格萊德心血管醫(yī)院門口,欲探望病痛中的巴塔。醫(yī)院保安和副院長當時透露,巴塔狀況不穩(wěn)定,時而清醒時而昏迷。大家在等待一個多小時后也未被允許進入病房探望。22日夜,“瓦爾特”在醫(yī)院的病床上與世長辭。
[責任編輯:李杰]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