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ECFA辯論會之后,蔡英文講話模棱兩可的“特質”慢慢顯現,網友給她起了一個綽號——“空心蔡”。總結蔡英文的政見,只有目標,沒有實質操作內容,例如她說要發展“在地經濟”,在全球化情況下,僅靠臺灣的內需市場,如何搞起“在地經濟”?這跟當年謝長廷的“幸福經濟”有什么兩樣?都是口號而已!
反觀馬英九的很多政見,過去三年多都按他選前所提出的,一步一步確實進行:開放全面三通直航、大陸游客赴臺、松綁企業來大陸投資40%上限、開放陸資赴臺投資生產事業等。
外界早有預料,蔡英文在黨內初選后,利多已出盡,支持度到了峰值。果不其然,根據遠見民調中心20日發布的最新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民調結果,尋求連任的馬英九與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支持度,從5月調查時兩人僅相差0.3%,已拉大差距,最新的調查結果,馬英九的支持度上升至41.2%,而蔡英文的支持度則下降至36.3%。
在偏綠支持者操持的“未來事件交易所”,最近也出現蔡英文“兩岸政見受歡迎程度”跳水的情況,價格從50幾元(新臺幣,下同),跌至10元以下結收。同樣情況也出現在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看好度上面,馬英九最近已經反超蔡英文。
雖然民調顯示“首投族”較多支持蔡英文,但中年以上的選民挺馬的人較多,由過往的紀錄來看,中年以上選民投票率都較高,而年輕人投票意愿沒那么強,也就是說,即使民調支持度一様,馬英九勝算還是看高一線。更重要的是,中年以上的選民,更關心臺灣的經濟,更關兩個候選人的兩岸政策會否影響到他們的生計。
對內,蔡英文沒有讓人為之一亮的經濟政策,在最關鍵的兩岸關系上,她又采取放棄態度。沒有新的加分空間,蔡英文憑什么贏得選舉呢?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