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小步都值得期待
在兩岸政策上,民進黨的壓力在于“變與不變”,國民黨的壓力在于“快與慢”。除了民進黨的壓力,民意的壓力也讓馬英九有了緊迫感。除了全面檢討“兩岸人民關系條例”,馬英九表示,自2009年開放陸資赴臺以來,3年多僅3億美元,實在太難看,陸資赴臺投資政策應趕快調整,朝更開放的方向走……
10月10日,馬英九表示,未來會持續擴大兩岸交流,包括經濟、文化,甚至是民主法治都可以對話。
經過4年兩岸和平發展的初級階段,如今再談兩岸政策,每一小步都需要更多的智慧和時間,每一小步也都值得有更多的期待和贊賞。
經濟方面,兩岸ECFA后續協商仍待繼續,會涉及更多技術和法律層面的溝通;文教方面,商簽文教交流協議也非朝夕之功;進而,兩岸路線向前邁進,必然需要面對“深水區”難題,比如政治軍事議題,包括兩岸和平協議、軍事互信機制、共同維護中華民族領土主權等等,都需要逐步創造和累積條件。
過去,在兩岸政策上裹足,臺當局其中一部分的壓力來自民進黨和綠色媒體的“抹紅”,任何與大陸接觸交流的言行輕則被稱“抱中國大腿”,重則被罵“賣臺”,如今,民進黨都在反思兩岸政策,都在忙著到大陸來看看,國民黨是不是可以放下包袱,甩開步子向前邁了呢?(記者 李煒娜)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