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約奧運會排球冠軍隊員徐云麗(中右)指導小學生訓練。
交流項目考慮兩岸互補
臺北集體亮相后,15名大陸金牌選手和7名金牌教練,隨即兵分四路,在臺北、高雄、苗栗、新竹等地,展開為期5天的示范交流,項目涵蓋舉重、跆拳道、自行車、田徑、射擊、女子排球6種。
在交流項目選擇和形式安排上,今年有別于往屆。中華臺北奧委會副秘書長宋守智對記者說,近幾屆奧運會后,我們都相繼邀請過大陸金牌隊伍訪臺。之前是單項,而且是對外做公開表演,包括跳水、滑冰等。“這次在臺北見面會和教練集中分享會后,6個項目分別去不同的地方,去做單項的交流。挑選這些項目,考慮到兩岸之間互補。希望高手們來給我們一個學習的機會,來做一些交流。”
24日上午的教練分享會上,6個項目的大陸金牌教練分別講述心得,臺下的宋守智坦言“聽得很過癮”,“雖然每人只有15分鐘,但教練們都能掌握精髓。有些話我覺得蠻經典的。現場人數超過預期,臺灣很多教練來聽,大家都很重視。”
中華臺北隊跆拳道選手朱木炎分獲2004年奧運金牌、2008年奧運銅牌,如今身為教練的他,特地帶著幾位學生聆聽分享。會上他連續發問,會后對記者說,現在的選手跟以前好像不大一樣,在選手心理層面,教練如今扮演重要的角色。“剛聽很多教練都說要多溝通,雙方都要做反思,這點很值得學習。”
管健民對記者說,大陸人和臺灣人同根同族,我們適合什么樣的技術,比賽中會出現哪些問題,這些兩岸有共通之處。在技術層面,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不是說誰向誰學,只是在探討問題。這樣對接下來的備戰,不管是對大陸還是臺灣都有幫助。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