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鐘南山憂心忡忡的是,在國外的調研環境里,PM2.5的監測值差不多是我們的底限——10~40微克/立方米,而我國的檢測值則曾經出現過100、200甚至達到1000。
“我很難想象,數值這么高的時候,對身體影響會怎樣?”鐘南山搖了搖頭。
“我們是時候該思考了,到底是GDP第一,還是健康第一?”鐘南山直言不諱地拋出了這個問題,
與我國傳統的煤煙型污染不同,近年來,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的PM2.5污染問題日益突出。2010年,北京、廣州等7個細顆粒物監測試點城市年均濃度超出國家二級標準14%~157%。2010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每年出現灰霾的天數在100天以上。
平時,鐘南山經常會來北京參加會診,每次出行前都會查一查天氣狀況。
他記得,2008年奧運會召開前一天,北京的天還是灰蒙蒙的,“結果第二天就好了”。在他看來,這是包括停工污染企業、油氣回收、黃標車淘汰、揚塵綜合整治在內的一系列鐵腕治理的結果。
“這絕對不是環保部門一家能辦的事情,在一些國家,要是環保不達標,就把整個工廠關了。”鐘南山說:“可國內往往再交點罰款了事。”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