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全面提升產品、工程和服務質量
(四)增加農產品、食品藥品優質供給
健全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和良好農業規范。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大耕地質量保護和土壤修復力度。推行種養殖清潔生產,強化農業投入品監管,嚴格規范農藥、抗生素、激素類藥物和化肥使用。完善進口食品安全治理體系,推進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開展出口農產品品牌建設專項推進行動,提升出口農產品質量,帶動提升內銷農產品質量。引進優質農產品和種質資源。大力發展農產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提高綠色產品供給比重,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制,增強統一性、專業性、權威性,為食品藥品安全提供組織和制度保障。繼續推動食品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對接,加快提升營養健康標準水平。推進傳統主食工業化、標準化生產。促進奶業優質安全發展。發展方便食品、速凍食品等現代食品產業。實施藥品、醫療器械標準提高行動計劃,全面提升藥物質量水平,提高中藥質量穩定性和可控性。推進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
(五)促進消費品提質升級
加快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推動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支撐民眾消費升級需求。推動企業發展個性定制、規模定制、高端定制,推動產品供給向“產品+服務”轉變、向中高端邁進。推動家用電器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改善空氣凈化器等新興家電產品的功能和消費體驗,優化電飯鍋等小家電產品的外觀和功能設計。強化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新型視聽產品的信息安全、隱私保護,提高關鍵元器件制造能力。鞏固紡織服裝鞋帽、皮革箱包等傳統產業的優勢地位。培育壯大民族日化產業。提高兒童用品安全性、趣味性,加大“銀發經濟”群體和失能群體產品供給。大力發展民族傳統文化產品,推動文教體育休閑用品多樣化發展。
(六)提升裝備制造競爭力
加快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提高關鍵領域核心競爭力。實施工業強基工程,提高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產品性能,推廣應用先進制造工藝,加強計量測試技術研究和應用。發展智能制造,提高工業機器人、高檔數控機床的加工精度和精度保持能力,提升自動化生產線、數字化車間的生產過程智能化水平。推行綠色制造,推廣清潔高效生產工藝,降低產品制造能耗、物耗和水耗,提升終端用能產品能效、水效。加快提升國產大飛機、高鐵、核電、工程機械、特種設備等中國裝備的質量競爭力。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