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加快對外貿易優化升級
加快外貿發展方式轉變,培育以技術、標準、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對外經濟新優勢。鼓勵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項目維修、咨詢、檢驗檢測等服務出口,促進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緊密結合、聯動發展。推動出口商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完善進出口商品質量安全風險預警和快速反應監管體系。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主要貿易國家和地區質量國際合作。
三、破除質量提升瓶頸
(十二)實施質量攻關工程
圍繞重點產品、重點行業開展質量狀況調查,組織質量比對和會商會診,找準比較優勢、行業通病和質量短板,研究制定質量問題解決方案。加強與國際優質產品的質量比對,支持企業瞄準先進標桿實施技術改造。開展重點行業工藝優化行動,組織質量提升關鍵技術攻關,推動企業積極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加強可靠性設計、試驗與驗證技術開發應用,推廣采用先進成型方法和加工方法、在線檢測控制裝置、智能化生產和物流系統及檢測設備。實施國防科技工業質量可靠性專項行動計劃,重點解決關鍵系統、關鍵產品質量難點問題,支撐重點武器裝備質量水平提升。
(十三)加快標準提檔升級
改革標準供給體系,推動消費品標準由生產型向消費型、服務型轉變,加快培育發展團體標準。推動軍民標準通用化建設,建立標準化軍民融合長效機制。推進地方標準化綜合改革。開展重點行業國內外標準比對,加快轉化先進適用的國際標準,提升國內外標準一致性程度,推動我國優勢、特色技術標準成為國際標準。建立健全技術、專利、標準協同機制,開展對標達標活動,鼓勵、引領企業主動制定和實施先進標準。全面實施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實施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大力推進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工程,逐步消除國內外市場產品質量差距。
(十四)激發質量創新活力
建立質量分級制度,倡導優質優價,引導、保護企業質量創新和質量提升的積極性。開展新產業、新動能標準領航工程,促進新舊動能轉換。完善第三方質量評價體系,開展高端品質認證,推動質量評價由追求“合格率”向追求“滿意度”躍升。鼓勵企業開展質量提升小組活動,促進質量管理、質量技術、質量工作法創新。鼓勵企業優化功能設計、模塊化設計、外觀設計、人體工效學設計,推行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提高產品擴展性、耐久性、舒適性等質量特性,滿足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消費友好等需求。鼓勵以用戶為中心的微創新,改善用戶體驗,激發消費潛能。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