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南新村:“理想新農村”是怎樣建成的?
如何留住鄉愁:南新村飛回“歸巢燕”
今年83歲的郭玉芳奶奶見到記者的時候,正在自家的菜地前小憩,南新村越來越好,兒女也由臨近城市打工而返鄉,這讓老人更加開心。
據南新村原支部書記唐易清介紹 ,隨著家鄉的發展,年輕人逐漸出現了返鄉潮。2010年,在省外打工的村民有1300多人,現在僅有三百多人。因為旅游業的發展,很多外出謀生的南新村人紛紛返鄉創業,80、90后成了主力軍。
1984年出生的南新村村民吳宇告訴記者,南新村年輕人畢業后多選擇返鄉,一方面是出于照顧父母等情感因素,一方面也是出于南新村經濟逐年發展等因素最終決定返鄉。
吳宇認為中國人一向安土重遷,在南新村本身經濟不錯的情況下,結束省外打工,回鄉創業是順理成章的選擇。
據該村一位負責人介紹,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和游客數呈幾何倍增,通過游客口口相傳,當地土特產成了緊俏貨,是南新人掙錢的好門道。
技術育農:農村人才引進和后備干部孵化行動
“鄉村規劃師”、“科技帶頭人”、“農業職業經理人”、“鄉村工匠”、“品牌運營師”等詞語在南新村已經不足為奇。據悉,南新村近幾年,通過上崗培訓,資質考試,培養了幾百個農村經理人。并依托街道綜合文化站、村級農家書屋、遠程教育等平臺,邀請專家、種養殖大戶等專業技術人才,通過“現場指導+專業授課”等方式,圍繞特色種植、“互聯網+”、電子商務、現代都市農業發展等內容進行培訓,著力培養懂技術、能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農民。
南新村還有意識地培養和引入一批 “新農人”。立足增強鄉村發展內生動力,加強對本地農民的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培養一支“本土新農人”。村里還出臺鄉村人才培育聚集扶持政策,設立引進農業創業創新人才專項資金,打造鄉村創新創業聚落,積極引進“外來新農人”。鼓勵和吸引有能力、懂市場的返鄉農民工、高校畢業生等創辦領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互聯網+:城鄉產業跨界融合新契機
在淘寶天貓上搜索“云崖兔”便會出現很多詞條。大部分的云崖兔都是產自成都三星鎮,所謂云崖兔是指產于四川省天府新區三星街道(原雙流縣三星鎮)的肉兔。
“有了網絡營銷,我家的云崖兔賣到全國各地,足不出戶在家創業,時間上也非常自由”,一位來自南新村的淘寶店家告訴記者。
憑借網絡的獨特優勢,昔日外出跑市場抓行情的農民足不出戶便可生意登門,“想購銷、開網店”,在該村的不少農民中已成為共識。現在,在南新村越來越多的“網絡農民”加入到“網上淘金”的行列當中。
隨著2018年底成都地鐵一號線三期的開通,南新村將成為天府新區的后花園,迎來城鄉產業跨界融合的發展新契機。南新村將著力挖掘田園風光、鄉土文化和產業特色,加快推進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和新型社區建設,著力打造有特色、有影響、有靈魂的“美麗村鎮”典范。
“美麗鄉村”從“里子”美起來、富起來。南新村的發展告訴我們,中國的鄉村建設,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