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含量”UP!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不斷增多
機器狗、智能眼鏡……這些酷炫的人工智能產品,都是由浙江杭州的企業自主研發生產。日前發布的《2024年浙江省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報告》顯示,在杭州,目前已有560多家人工智能企業,占浙江省一半以上。
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不斷增多
這一款B2-W工業輪足機器狗是由杭州一家科技公司自主研發的。它重約75公斤,最大移動速度20千米每小時,在40千克負載條件下,續航里程可達到50千米。它還可以涉水奔跑,完成側空翻、360度跳躍轉體等高難度動作。
這款AR智能眼鏡的研發公司也在杭州,它借助光波導技術的支持,通過透明鏡片展示出清晰的虛擬界面,實現信息疊加顯示效果。還可根據客戶需求,結合軟件、AI,配合定制實訓課程,輔助教學。
總臺記者 廖望:出國旅游放在以前,我們遇到語言問題的時候,可能需要拿出手機去查詢、翻譯。現在有這樣一款智能AR眼鏡,戴上它就可以把實時的翻譯結果呈現在眼前,可以無障礙交流。而且像這樣一款眼鏡,特別輕便,戴上它和戴一款普通的眼鏡沒有什么區別。
科研賦能 企業創新
政府助推發展
想要實現人工智能的更多應用場景,不僅需要做好硬件準備,更需要科研的突破。在杭州,之江實驗室等一批基礎科研機構研發的科學模型相繼投入使用,賦能產業發展。
走進位于杭州余杭區的之江實驗室,科研人員正運用實驗室主導開發的一款地球科學大模型進行研究,并收獲了一批新的科研成果。他們使用的這款大模型集成了地質圖解譯與生成、知識圖譜構建等研究工具,為科學研究提供全流程服務支撐。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副所長 王濤:對我們礦產的資源分布規律提出新的認識。為我們尋找戰略性礦產、巨型大礦提供了一個新依據。
除了地學領域,之江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從2024年5月至今,已陸續推出十多個大模型,涉及天文學、材料學等多個領域。
之江實驗室科學基礎模型總體部技術總師 薛貴榮:因為外面現在大部分的模型都比較偏向于文科生,就是能寫詩、寫作文。但是我們在科學研究這些場景,希望它能夠幫助我們像AI科學家一樣,從事科學探索,科學研究這樣一些工作。
從2023年到2025年,杭州市政府連續出臺了多條人工智能產業政策,通過給予獎勵補助、建設特色園區、引育高端人才等多種方式,推動杭州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
杭州市經信局人工智能產業處處長 蔡榮:到2026年杭州人工智能產業力爭成為全國算力成本洼地、模型生態最優城市以及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高地,同時通過人工智能帶動實體經濟以及其他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