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那些事兒】中國經濟韌性十足 美方關稅將自損根基
中國日報網4月3日電 美東時間4月2日,美方宣布對所有貿易伙伴征收“對等關稅”。隨著美國新一屆政府上臺,美方不斷設置貿易障礙,針對中國商品的加稅提議引發外媒關注。然而,多方分析指出,中國經濟的韌性和創新能力使其足以應對外部壓力,而美國關稅政策不僅難以撼動中國,反而可能自損其經濟根基。
CNBC報道截圖
面對關稅威脅,中國經濟基礎穩、韌性足的基本面沒有變。美國智庫中國褐皮書(China Beige Book)首席運營官謝赫扎德·卡齊接受CNBC采訪時稱:“中國經濟能夠吸收關稅沖擊。特別是DeepSeek出現后,中國的信心更足。”
貿易伙伴方面,中國2024年對歐盟、東盟出口占比提升,內需擴大和產業優化進一步增強韌性。2024年,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進出口22.07萬億元,同比增長6.4%,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比重首次超過50%。反觀美國,過去幾年,加稅并未能縮減其貿易逆差,反而因供應鏈中斷和高物價引發企業和民眾不滿。
提高關稅解決不了美國自身問題。在美國的農業州,特朗普貿易政策加劇了美國農業的不確定性,美國農業界對加稅反應強烈。
德國之聲報道截圖
德國之聲3月31日報道稱,特朗普的貿易政策引發市場動蕩擔憂,美國大豆種植戶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美國大豆出口,特別是對華出口,多年來一直在下降。特朗普貿易政策對農民的全面影響可能要等到下一個收獲季才會完全顯現。
美國大豆協會主席卡萊布·拉格蘭德表示,美國農民尚未從2018年貿易戰中恢復過來。他在接受德國之聲采訪時強調保持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并稱農民在2025年已經“面臨潛在的重大損失”。他呼吁特朗普“積極主動地與中國和其他國家進行談判,達成他第一任期談判達成的貿易協議”。
今年2月,美國聲稱要對停靠美國港口的中國船舶加征所謂“港口費”,專家警告,美國港口依賴中國低成本運輸,若運費上漲,成本將轉嫁至消費者,推高通脹。
CNBC報道截圖
美國CNBC網站引述業內人士稱:“美國并未準備好贏得這場經濟戰。”
CNBC報道稱,中國建造的集裝箱船在技術、成本和產能上已全面超越美國,2025年初訂單占比超60%。美國因基礎設施老化、成本高企和供應鏈瓶頸,難以匹敵。
美國農業運輸聯盟執行主任彼得·弗里德曼強調:“全國的農業出口商一致對這一提案表示擔憂和反對,我們不愿犧牲美國農業以及全國各地因經濟困境而受影響的社區。現行的計劃將剝奪我們向國外銷售農產品的能力。”
《金融時報》報道截圖
另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美國中西部農民非常擔憂,加征“港口費”必將進一步削弱農產品出口競爭力。美國大豆出口委員會首席執行官吉姆·薩特表示,整個行業對提案“措手不及”。
“這對美國農業來說是雙重打擊,”商品咨詢公司Kpler的高級分析師伊尚·巴努表示,此類措施將迫使美國出口商為保持競爭力而大幅降價,同時在生產者已陷入困境之際,增加化肥等進口物資的成本,“承受最大沖擊的將是美國農民”。
(編譯:齊磊 編輯:陳丹妮 馬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