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高水平開放,面向全世界
美東時間4月2日,美方借口自己在國際貿易中吃了虧,以所謂“對等”為由提高對包括中國在內所有貿易伙伴的關稅,在國際社會激起軒然大波。中國商務部發表談話,敦促美方立即取消單邊關稅措施,與貿易伙伴通過平等對話妥善解決分歧。面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的新一波沖擊,中國將以精準反制措施堅定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與此同時,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在開放中分享機遇、互利共贏。這既是我們應對外部風浪的理性選擇,也是在百年變局保持定力的底氣所在。
任何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的逆流都無法阻擋開放合作的潮流。美方此輪關稅舉措看似來勢洶洶,實則自陷困境。穆迪分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贊迪表示,特朗普的關稅計劃將引發諸多后果,例如中低收入者生活成本上升、高收入者因股市動蕩而財富大量蒸發、美國企業面臨其他國家的報復性關稅等!皩Φ汝P稅”如果持續3到5個月,足以“將經濟推入衰退”。顯然,違背經濟規律的做法注定難以為繼,“關稅將讓美國陷入孤立”的聲音,在美國國內也同樣十分強烈。這也顯示出開放合作是人心所向,是包括美國社會在內的整個國際社會的強烈呼聲。
無論形勢如何風云變幻,中國始終是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堅定捍衛者,這是破局之道,也是經驗總結。過去幾十年,中國通過改革開放深度融入全球經濟,不僅自身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也為世界提供了廣闊市場和優質產品。全球管理咨詢公司科爾尼發布的《2024年外商直接投資信心指數報告》顯示,中國未來3年外商直接投資信心排名由第7位躍升至第3位,且在新興市場專項排名中位列榜首。今年以來,來自歐洲、亞洲、南美洲,以及美國的企業家積極來華洽談合作,這是國際上謀求合作發展的主流聲音。開放帶來進步、合作才能共贏,早已被實踐反復證明。
中國的對外開放,從來不是應對壓力的權宜之計,而是推動自身進步、促進共同發展的長遠考量。因此,中國的開放邏輯不會因外部風浪改變航向,也不會因短期波動動搖決心。除此輪宣布的對美反制以外,我國關稅總水平保持在7.3%,處于全球較低水平,也低于9.8%的入世承諾。與此同時,中國還通過持續擴大市場準入、保護知識產權、完善法治化環境,讓跨國企業既能共享14億多人口的消費升級紅利,又能深度參與中國產業鏈的創新迭代。中國積極主動地充當全球關稅水平的“穩定器”,并樂于同世界共同“做大蛋糕”,這正是中國開放型經濟的生命力所在。
還需要強調的是,中國的對外開放從不依賴單一市場,而是與世界各國合作共贏、雙向奔赴。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高質量實施,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持續推進,自貿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建設不斷提速。從東盟連續五年穩居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到中歐班列十年間累計開行超8萬列;從非洲大陸首個“魯班工坊”落地吉布提,到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貿易額超過8萬億美元……人們看到,中國在進一步推進高水平開放的同時,以高質量發展為世界提供更多機遇。如今,中國應對貿易戰沖擊的能力更強了,在國際社會的“同路人”也更多了。
形勢永遠比人強。經濟全球化或許會遭遇回頭浪,但開放合作的大江大河終將浩蕩向前。面向未來,中國將繼續以實際行動踐行開放承諾,與世界各國攜手構建更加包容、普惠的全球經濟體系。這一點不會因個別國家的攪局而受到干擾。希望美方能夠正視經濟全球化的歷史大勢,摒棄零和博弈的陳舊思維,回到對話與合作的正軌上來,與國際社會一道,為世界經濟的穩定與繁榮作出應有貢獻。
本文系環球時報社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