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丨與世界共享發展機遇,我們有信心
新華社北京4月8日電 題:與世界共享發展機遇,我們有信心
新華社記者謝希瑤
太平洋兩岸,全球兩大經濟體,一個不斷制造難題,一個積極創造機遇。
面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的陰霾,中國正敞開大門,向世界展現出大國應有的樣子:近段時間,跨國企業高管密集訪華,與中國高層互動交流,與中國企業洽談合作;13家外資企業獲批增值電信業務,40余家外資企業生物技術項目落地,3家新設外商獨資醫院獲批;第五屆消博會、第137屆廣交會即將舉行;廣東、天津、福建自貿試驗區建設迎來十周年,海南自貿港沖刺封關運作……
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堅持打開門來搞建設,不僅發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今日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二大消費市場,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從“世界工廠”供應全球,到“世界市場”匯聚全球,再到“創新實驗室”賦能全球,中國始終在開放發展中推動市場相通、產業相融、創新相促,為全球消費者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被眾多跨國企業視為“全球價值鏈中關鍵一環”。多年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平均在30%左右,是全球經濟發展的最大增長源,為世界各國提供了重要市場機遇、投資機遇、增長機遇。
應對風險挑戰,更要以更高水平開放激發新的經濟活力,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空間。當前,中國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實現全面“清零”,服務業開放不斷破冰試水;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有序擴大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預計到2030年,僅自發展中國家累計進口就有望超過8萬億美元;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持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更好匯聚全球資源要素。隨著中國14億多人口整體邁入現代化,這個規模將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總和,有需求升級、結構升級、動能升級的廣闊增量空間,既為自身經濟發展增強抗壓力,還將為世界創造更多開放合作的新機遇。
把握發展大勢,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在任何時候都不會動搖。經濟全球化是人類社會發展必經之路,各國經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人類要破解共同發展難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國際合作和開放共享。從抵御亞洲金融風暴、國際金融危機,到應對中美經貿摩擦、新冠疫情沖擊,中國始終在大風大浪中前行,以堅強定力擴大開放,不斷拉緊與全球經濟的紐帶,鞏固和維護全球供應鏈和產業鏈穩定,成為世界經濟的穩定錨和避風港。歷史反復證明,開放合作是歷史潮流,互利共贏是人心所向,狂風驟雨不會中斷中國開放的堅定腳步,更不會逆轉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潮流。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與世界經濟相融相通。堅定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于中國而言,有利于促進深層次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形成經濟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于世界而言,有利于把市場的蛋糕做大、把共享的機制做實、把合作的方式做活。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堅定不移走好改革開放之路,反對強權霸凌行徑我們有底氣,與世界共享發展機遇我們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