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新動能加快培育
外貿是我國開放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關鍵樞紐。2024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43.8萬億元,創下歷史新高,連續8年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貨物貿易優化升級,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機制,發展數字貿易,加快建設貿易強國。”
當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加劇,外部環境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面對困難和挑戰,我國外貿企業應“新”而動,向“新”而行,努力開拓新市場新空間,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打造新產品新優勢,推動外貿穩量提質。
開拓多元市場,星星制冷出口實現“九連增”
機器轟鳴、產線繁忙,走進位于廣東佛山市三水區的廣東星星制冷設備有限公司,一臺臺新下線的冰柜正裝箱上車,即將出口交付海外客戶。
星星制冷是國內一家銷售冷柜、廚房冰柜等制冷設備的企業,去年星星制冷出口實現“九連增”,出口規模從最初的3000萬美元躍升至近2億美元。
應對國際市場的不確定性,星星制冷早有籌劃。“我們一方面鞏固傳統市場,另一方面加速布局‘一帶一路’市場。”公司副總經理吳成平告訴記者,這兩年,星星制冷在東南亞、中亞、西亞等市場都實現快速增長,特別是在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家,增長率均超過60%。
去年底,星星冷鏈(泰國)有限公司正式試生產,園區占地200畝,一期項目達產后年產能8萬臺。“泰國基地生產的冷柜關鍵部件由國內供應,主要面向東南亞市場,也為拓展多元化國際業務儲備產能。”吳成平說,與此同時,星星制冷新建數智化新工廠,還完成老車間的數智化改造,產能、效率大幅提升。
“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創新,推動更多科研成果轉化,提升產品競爭力。”吳成平表示,接下來公司將把產能布局與多元化市場需求精準對接,努力在國際競爭中占據主動。
【鏈接·新市場新空間】與東盟連續5年互為第一大貿易伙伴,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占比首次超過一半,對拉美、非洲、中亞五國、中東歐等進出口增速均高于外貿整體增速……我國貿易合作“朋友圈”越擴越大,合作越來越深。在全球經濟格局復雜多變的當下,持續發力新興市場,展現韌性與活力,是中國外貿增長的重要一招。
2025年以來,從云南磨憨口岸滿載東盟水果的冷鏈專列經中老鐵路駛向成都國際鐵路港,到寧波舟山港印有“中國制造”標識的新能源汽車運往拉美國家,這些繁忙場景都是中國與新興市場緊密合作的生動體現。持續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體系,中國外貿前景廣闊。
布局“網上展廳”,力天玩具出口用上新模式
益智積木、遙控車、動漫公仔……在浙江義烏市力天玩具有限公司的線上展廳,各類商品琳瑯滿目,境外采購商可以隨時點擊下單。
力天玩具銷售的塑料兒童玩具多達30萬款,合作廠家2000多家,產品出口到歐洲、南美、中東、東南亞等地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前幾年,公司轉型做起了全球批發的線上生意,在義烏國際商貿城的貿易服務平臺上建起了自己的獨立站和線上展廳。”力天玩具公司總經理陳美君介紹。
2023年10月,義烏國際商貿城推出人工智能產品,為企業展示商品提供了新幫手。陳美君只需錄制一段中文視頻,便能一鍵生成多語種版本,投放到各大跨境電商平臺。
“外商看到視頻后,能精準找到我的店鋪,開拓市場、發展客戶更方便了。”陳美君說。
如今,義烏國際商貿城建成“品牌出海集合店”,匯聚了70多家義烏市場頭部企業品牌,展陳的小商品多達2000余款。
“‘品牌出海集合店’是義烏市場升級版的‘海外展廳’,幫助我們以更靈活高效的方式實現‘店開全球’。”陳美君認為,“義烏品牌”正形成合力,面向全球消費者,共享渠道和流量。
【鏈接·新業態新模式】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正成為拉動我國外貿增長的重要力量。搶抓國際貿易數字化等發展新機遇,通過不斷健全通關、財稅、外匯等政策支撐體系以及跨境支付、物流等基礎設施,在政策和企業的“雙向奔赴”中,中國外貿別開生面。
2025年以來,從全國外貿工作會議,到多個省份的動員會、推進會,拓展跨境電商等貿易新業態,成為穩外貿舉措的高頻詞。直播帶貨、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正推動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助力各類商品直達全球消費者。
產品靈活“聰明”,科沃斯機器人供不應求
下午4點,在江蘇蘇州市吳中區的科沃斯創想機器人科技館里,一臺外形酷似玩具汽車的割草機器人靈活地往來于草坪上,通過人工智能視覺識別草地上的障礙物及小動物。短短幾分鐘內,就完成了一片草坪的割草作業。
“從2022年發布到現在,這臺‘聰明’的科沃斯割草機器人在好多地方都賣斷貨了,供不應求!”科沃斯集團行政總監張斌說。
科沃斯集團是一家專注于智能服務機器人與智能電器研發、制造和銷售的公司,產品約40%出口。“當前外貿形勢復雜多變,我們一直積極應對。要在全球競爭中長久立于不敗之地,關鍵還得靠持續不斷的創新。”張斌說。
科沃斯公司內,創新場景無處不在:在辦公室里,設計師們用大模型生成各種設計方案;車間內,管理人員通過人工智能排崗來提升生產效率;產品展廳,各種型號的產品變得“聰明”起來。
“加大研發力度,降低運營成本,企業的出口信心就更強了。”張斌說。
【鏈接·新產品新優勢】高技術、高附加值、引領綠色轉型的產品出口勢頭良好,高質量產品走俏國際市場,近年來,眾多企業致力于實現關鍵技術的自主可控,通過技術創新不斷提高生產效能、增加產品附加值、推出新產品搶占國際市場,為外貿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大活力。
向“新”發力,向“質”而行。當前,電動汽車、3D打印機、工業機器人等高科技產品正加速出海。越來越多企業通過技術研發實現產品迭代升級,嘗到了海外訂單增加的甜頭,爭取到更大的市場份額。
自有品牌圈粉,森地客開拓市場底氣足
走進福建泉州市森地客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只見面料拉伸、抗皺等各類實驗有序進行,技術團隊正根據歐洲設計師需求優化服裝樣式。
從傳統外貿代工企業起步,到創建自有品牌,再到成長為一家跨國體育用品工貿型集團公司,森地客產品已經銷往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帶動就業3000多人。
“堅持品牌發展戰略,為我們開拓國際市場提供了充分的底氣。”森地客集團董事長侯鳳祺說。
分析國內外知名品牌特點、對標業內先進典型,森地客以騎行用品為突破口,目前旗下已有6個自有品牌,并與諸多國際運動品牌及銷售商開展長期戰略合作。
“從接到國際客戶需求到改樣發貨,一般7天就能完成,最快只要3天。”侯鳳祺說,森地客同時在歐洲、中東等地聘請研發、設計、銷售團隊,靈敏捕捉當地市場需求,進而實現快速反應,不斷擴大市場占有率。
與此同時,森地客積極參與國際國內知名賽事,是首個登陸法國環法自行車賽的中國騎行裝備品牌。
“我們將繼續做深做細現有市場,搶抓全球體育、健康消費機遇,不斷為全球騎行愛好者提供專業、科技、時尚的騎行裝備。”侯鳳祺說。
【鏈接·新品牌新機遇】從“產品出海”,到“品牌出海”,在全球競爭加劇與消費升級的背景下,越來越多企業深入了解目標市場的文化、消費習慣、需求以及目標受眾對品牌的期望和偏好,制定清晰而有吸引力的品牌戰略和定位,在目標市場脫穎而出。
海關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自主品牌出口占出口比重同比提升0.8個百分點,達到21.8%。國貨潮牌在世界各地“圈粉”無數。
外貿逆勢增長,鴻富錦又嘗好政策甜頭
“公司在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B、C區均有生產,這項創新舉措解決了公司在兩個區域間物料調撥和倉庫配套的問題,通關時間由原來的4.5小時縮短至25分鐘內。”鴻富錦精密電子(成都)有限公司李銀波經理算了一筆賬,預計僅今年1—3月,就可以節約成本106萬元。通關時間縮短,是因為海關創新探索的綜合保稅區“同企跨片”監管模式。
受益于四川自貿試驗區和綜合保稅區的政策紅利,今年以來,鴻富錦公司克服國際市場環境不利影響,實現外貿訂單逆勢增長,預計今年一季度進出口金額同比增長30%。
政策再加力、服務再提升。自四川自貿試驗區成立以來,成都海關已累計推出55項自貿創新成果,其中2項在全國復制推廣,3項入選全國自貿試驗區“最佳實踐案例”,7項通過海關總署備案,1項入選國家發展改革委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跨區域協作典型經驗,25項在全省復制推廣。
一項項制度創新,不斷釋放政策紅利,穩定了產業鏈,暢通了供應鏈,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讓企業出海發展增強競爭優勢,推動外貿進出口降本增效、提質發展。
【鏈接·新舉措新紅利】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創新,簡化進出口流程;推進公鐵聯運等物流項目,促進區域貿易往來;擴大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規模,增加中小微外貿企業信貸投放……今年以來,各地各部門圍繞外貿企業關注的焦點、堵點、痛點問題,繼續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促進外貿穩定增長,提高企業競爭力。
當前,雖然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但中國外貿仍有奮力突圍的韌性和底氣。只要我們堅定信心,以“新”應變,中國外貿航船一定能持續破浪前行。
(本報記者歐陽潔、李剛、竇皓、宋豪新、王偉健、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