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天—地”一體服務激活發展“新”動力 鄉村振興“金鑰匙”科技含量更足
央視網消息:在我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正迎來新一輪重大升級。在自然村(組)通硬化路全面鋪開的同時,農村數字化基礎設施的大規模建設悄然啟動。
2024年年底,四川2.6萬余個行政村全面實現“村村通5G”,四川農村寬帶用戶達1644萬戶,居全國第一位。越來越堅實的農村數字底座上,正在形成從太空到低空、到地面的“空—天—地”一體的農業農村服務體系,這又會給鄉村打通哪些發展的道路?
在四川眉山,在當地一家衛星公司的遙感監測大屏上,8000萬畝農田的生長情況在衛星遙感的監測下一覽無遺。離地面535公里的太空中,10顆衛星每月掃描這些農田,通過高頻次遙感影像分析水稻、小麥等作物生長周期,結合AI算法,為作物長勢進行“數字畫像”。
當作物長勢不好的預警信息發出后,當地種糧大戶王紫彬的手機上第一時間就收到了信息。他馬上來到被提醒的地塊查看小麥的生長情況,發現黃銹病已經在這塊田里冒頭,如果不及時處理會蔓延到其他田塊。
根據測算,衛星遙感數據結合氣象數據生成產量預測模型,優化玉米密植等農藝,單產能提升5%—10%。
低空飛行 打通快遞進村“最后一公里”
依托高效的數據傳輸網絡,不僅能讓太空中的衛星為農業生產“保駕護航”,還讓低空飛行為快遞進村打通“最后一公里”。
眉山市洪雅縣地處四川盆地西南邊緣,最高海拔3090米,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在當地公路中,山區道路占比高達30%。在余坪鎮黃里村,如今,一個個快遞包裹打著“飛的”就進了村。
2024年底,四川村村通5G,解決了無人機遠距離通信難題,使得無人機配送取代人工配送真正落地。2025年初,四川省眉山市首條無人機快遞進村航線在洪雅縣啟用。載著郵件的無人機從余坪鎮郵政支局騰空而起,10分鐘左右就精準降落到黃里村集體經濟綜合服務站內。
構建“空—天—地”一體農業農村服務體系
四川眉山近年來推進偏遠地區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對160個鄉鎮和行政村實施了4G、5G工程,農村互聯網普及率從30%上升至90%。在越來越堅實的農村數字底座上,正在形成以衛星、無人機和地面傳感系統為代表的“空—天—地”一體的農業農村服務體系。
眉山市青神縣剛剛建成西南地區首個柑橘智慧氣象數字果園。在3000畝智慧果園里,97套傳感設備精準監測著果樹的生長情況。
在智慧系統的加持下,青神縣現代農業示范園成為“全國晚熟柑橘出口示范區”,2024年出口創匯達4000多萬元。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正在不斷賦能鄉村振興,最新數據顯示,四川省已經實現全省2.6萬個行政村100%通光纖、100%通5G。
四川省通信管理局信息通信發展處處長陶云介紹,構建了高速、低延時的數據傳輸網絡,加快5G技術與無人機物聯網、遙感監測、地理信息等技術融合應用。信息通信技術在“天府糧倉”穩產增效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能夠實時采集土壤墑情、氣象等數據,聯動AI模型實現稻田95%精準灌溉,水稻單產、農機播種效率、稻瘟病預警準確率等核心指標得到有效提升。
不斷完善的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正在進一步推動城鄉融合,縮小城鄉間的“數字鴻溝”。在四川,農村智慧安防服務已有近1000萬用戶。2024年,四川農村網絡零售額為2893.9億元,同比增長13.3%。
接下來,四川還將聚焦農村地區5G網絡深度覆蓋,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應用融合發展,提升信息通信技術普惠服務水平,不斷強化數字鄉村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