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丨三個關鍵詞讀懂中國何以吸引全球車企
新華社北京4月29日電 題:三個關鍵詞讀懂中國何以吸引全球車企
新華社記者高文成
以“擁抱創新 共贏未來”為主題的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正在舉行,展館面積擴至超36萬平方米,來自26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000家中外知名企業參展,超百款新車型全球首發,規模再創歷史新高。外媒報道說,在“百舸爭流”的競爭中,外國汽車制造商都渴望證明自己能與在電動汽車領域領先的中國企業并駕齊驅。全球車企紛至沓來,中國吸引力從何而來?
第一個關鍵詞,開放。2018年,中國取消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中國進一步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伴隨中國開放的步伐,在中國優質營商環境、高素質勞動力、完整產業鏈供應鏈等因素吸引下,大眾、寶馬、特斯拉等國際車企紛紛在華布局汽車生產。中國車企也在國際競爭與合作中經風雨、強筋骨,不斷激發潛力、壯大實力。如今,中國汽車行業格局更加多元,中外合作領域不斷拓寬。
上海車展期間,會場內外投資簽約不斷,今年還設置了面積約10萬平方米的汽車科技及供應鏈展區,大批世界百強零部件供應商參展,共同發出“要牽手不要脫鉤”“要搭橋不要筑墻”的聲音。4月22日,日本豐田汽車公司與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動旗下品牌雷克薩斯新能源汽車項目落地上海。很多國際車企和媒體感嘆,在美國關稅政策給全球經濟帶來巨大不確定性的當下,中國堅持開放合作,為世界提供了稀缺的確定性。
第二個關鍵詞,創新。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年度產銷均首次突破1200萬輛大關,不僅在量上邁上新臺階,在智能化、電池、電控等核心技術上的自主創新能力也實現質的飛躍。本屆上海車展上,法新社記者發現,各大車企紛紛展示尖端技術和先進設計,“熱鬧的新聞發布會大力宣傳快速充電、智能駕駛系統和個性化裝飾等方面的進步”。美聯社報道說,中國汽車制造商為世界汽車行業帶來一場變革,“時尚的設計和最新的科技讓購車者驚嘆”。很多國際車企達成共識:中國已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的創新之源。
上海車展新意不斷,背景板是中國汽車智能化技術的集中爆發。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具備組合輔助駕駛功能(L2級)的乘用車新車銷售占比已達57.3%。國產品牌智能化趨勢加速,合資車企也持續加碼電動化、智能化。“中國是全球汽車產業技術轉型的引領者。大眾汽車集團正有力參與并推動這一進程。”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奧博穆說,“憑借新一代智能網聯汽車,我們全方位融入中國客戶所處的數字化、智能化生態系統。”
第三個關鍵詞,市場。從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到年銷量節節攀升,中國擁有巨大的汽車市場規模與消費潛力。即便在全球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的情況下,中國汽車市場的基本盤依然穩固。這種規模優勢是任何一家跨國車企都難以忽視的。與此同時,伴隨中等收入群體擴容,購車需求正在向智能化、電動化、高端化方向演進。為了更好適應中國市場,外資企業從“走進中國”轉向“融入中國”,通過本土化研發和生產,以中國市場需求為原點進行產品設計和平臺架構。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董事會成員、負責大中華區業務的佟歐福說,在中國市場工作,是壓力,更是動力;是競爭,更是機遇;是挑戰,更是期待。
“今日中國之動向,將引領明天世界之方向。”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在2023年上海車展上的感慨,已從預言變為現實。中外車企“雙向奔赴”、實現共贏的歷程證明,開放合作才是推動世界經濟繁榮的正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