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政府對網絡信息監管問題極為重視,在多年實踐中形成一套較為完善的制度。
一是積極推動互聯網立法,強化政府監管職能。早在1996年,英國政府就組織互聯網業界及行業機構共同簽署首個網絡監管行業性法規《分級、檢舉和責任:網絡安全協議》。該法規在鼓勵使用新科技的同時,要求網絡服務商承擔起確保網絡信息合法性的責任,對提供網絡服務的機構、編發網絡信息的單位進行明確職責分工。此外,英國《電信法》規定,通過電話傳遞攻擊性信息或傳播非常無理、下流、淫穢等內容屬非法行為,該規定同樣適用于互聯網。面對原有法律條款已不能對新興媒體進行有效監管的現狀,2012年4月1日,卡梅倫領導的聯合政府已批準向議會提交互聯網監管法規草案。該草案將允許政府部門嚴格監管互聯網,允許情報部門依法監聽電話,了解短信和電子郵件的內容,并要求互聯網公司向政府通訊總部通報用戶使用網絡的詳細情況。
二是建立網絡監管機制,倡導互聯網行業自律。英國政府鼓勵互聯網行業加強自律,由專業協會通過行業規范、公約等共同認可的條文推動行業健康發展。1996年,在政府鼓勵下,英國網絡服務商成立“互聯網監督基金會”,主要負責搜尋網絡非法信息內容,并將發布這些非法信息的網站通報給網絡服務商,以便采取措施阻止網民訪問。基金會設有定期更新的非法內容網頁鏈接數據庫,并及時將這些信息提供給網絡服務商、移動電話運營商、搜索引擎提供商和過濾公司,也提供給執法部門和其他有關機構。此外,該基金會還提供網絡內容選擇平臺系統,根據色情、暴力、個人隱私、反動言論等內容進行分類,并在網頁上植入標記,提示用戶是否繼續瀏覽。2003年,英國政府成立通信辦公室,負責廣播以及通信的監管工作。在網絡信息方面,該辦公室負責維護網絡信息內容標準,加強對非法內容的管制,并推動建立分級和過濾系統,以幫助網絡終端用戶選擇網絡內容。這些機構彼此之間加強協作,并與其他歐盟國家展開合作,加強對網絡非法信息的管控。
三是強化網民監督意識,鼓勵社會公眾參與監管。目前英國70%的家庭使用互聯網。英國政府認識到,網絡信息管理不僅是政府和行業的事情,還要重視發揮網民的社會監督力量。政府通過開展多樣化的教育活動,提高網民自我保護和網絡監督意識,并積極引導網民自覺參與網絡信息管理,社會監督無時無處不在,取得了良好效果。英國“互聯網監督基金會”采取一系列措施,提供社會監督平臺,互聯網用戶可通過電子郵件、電話和傳真等方式舉報其認為非法的網絡內容。接到投訴后,基金會將進行評估,如果認定非法,則通過網絡地址確定該信息來源,并移交相應執法機構處理,同時通知網絡服務商將非法內容刪除。(嚴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