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以色列與真主黨爆發持續34天的大規模軍事沖突。此后,以黎邊界地區相對平靜。
聯合國定于本月底更新對聯黎部隊的任務授權,以色列方面要求聯黎部隊加強對真主黨的監督、防止其“增強武器裝備”。但聯黎部隊司令邁克爾·比爾里上周接受美聯社記者采訪時說,他沒有證據顯示有武器被偷運至真主黨手中。
古特雷斯28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我理解以色列方面對安全的擔憂。我重申我的觀點:消滅以色列的想法、意圖或意愿完全不可接受。”
古特雷斯說,將盡其所能保證聯黎部隊履行使命。
1978年,以色列以打擊巴勒斯坦游擊隊為借口入侵黎巴嫩,占領黎南部地區。聯合國隨即向黎南地區派駐臨時部隊,主要任務是監督以色列撤軍。2006年,聯合國在黎以沖突后擴大任務授權,增加兵力,以維護黎南部地區安全。
【哈馬斯與伊朗修好】
以色列另一個老對頭哈馬斯28日宣布,其與伊朗的關系正“回到往日”水平。
哈馬斯加沙地帶領導人葉海亞·辛瓦爾當天在一場記者會上說:“目前哈馬斯與伊朗的關系非常好……伊朗是(哈馬斯武裝派別)‘伊茲丁·卡桑旅’最大支持者,向其提供資金和武器。”
辛瓦爾說,哈馬斯與伊朗的關系“正在發展,正回到往日”水平,這將體現在哈馬斯的抵抗活動中。
哈馬斯是巴勒斯坦兩大政治派別之一,自1987年成立以來一直拒絕承認以色列,多次與以色列發生武裝沖突。
辛瓦爾說:“我們對戰爭不感興趣,不想要戰爭,想盡全力避免戰爭……(但)我們不懼怕戰爭,并且已完全準備好。”
這是辛瓦爾今年2月當選哈馬斯加沙地帶領導人以來首次公開會見記者。
按照路透社說法,由于哈馬斯拒絕就敘利亞內戰支持敘政府,伊朗近年來大幅削減對哈馬斯的資金支持,并將資金主要給予“卡桑旅”,而非哈馬斯的政治分支。(吳寶澍)(新華社專特稿)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