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印度特約記者 程心】印度北方邦戈勒克布爾縣巴巴·拉加夫·達斯醫院(以下簡稱BRD醫院)繼8月中旬爆出“斷氧門”后,8月28日到30日又發生72小時內63名兒童死亡事件。大量患兒在短時間內集中死亡,是天災還是人禍?在警方尚未得出調查結果之際,印度輿論界已開始進行反思。
據戈勒克布爾縣警方透露,8月以來,BRD醫院收治約1200名兒童,其中386人死亡,死亡率超過30%。這一比例已超過腦炎兒童平均20%的死亡率,令院方此前的“死亡兒童多系腦炎及新生兒疾病”說法備受質疑。在最新的兒童死亡案中,該院新院長辛格還堅稱死亡患兒死于腦炎、早產及其他病癥。盡管他一直否認院方存在玩忽職守的過錯,但卻不得不承認在忙碌的八九月間,醫院從人手到設備都已捉襟見肘。據《印度斯坦時報》8月29日報道,雖然BRD醫院的新生兒病房和兒童病房是當地公立醫院中最好的,但醫護與患者的數量比例高達1∶30,很多家長及親屬不得不親自上陣陪護患兒,這嚴重違反了傳染病救治規程。
BRD醫院還能拿“地處窮困地區”作擋箭牌,可事實上,印度大城市的公立醫院狀況也強不到哪兒去。《環球時報》特約記者曾多次前往位于新德里市中心的全印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采訪,發現那里的就醫環境十分糟糕。在新德里當司機的拉庫爾曾對記者說,他的母親車禍重傷,湊錢也要到私立醫院去救命,因為公立醫院無論從問診效率還是醫療水準都沒有保障。據了解,目前印度醫療條件較好的私立醫院絕大多數集中在大城市,而公立醫院和診所則廣泛分布于中小城市及農村。盡管印度每年在公共醫療上投入約5000億盧比(約合510億元人民幣)的醫療經費,但這還不到印度國民生產總值的2%,遠低于國際平均水平的5.4%。這一現實決定著城市及中產以上階層可享受與國際醫療水平接軌的診療服務,而約有9億印度中下層人士則基本上只能依賴國家財政支撐的公共醫療體系。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