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淡江大學學者張五岳說,兩岸關系隨著議題深化,已進入“不為‘陳江會’而‘陳江會’”時代,但“陳江會”是國際社會判別兩岸關系的指標,兩岸雖尚未對投保協議達成共識,舉辦兩岸兩會領導人商談仍具重大意義。
他指出,兩岸政治關系和平穩定與否,以及經貿關系是否快速發展,是判別兩岸關系進展的依據;馬英九上任后,兩岸關系的和緩在施政滿意度調查時受民眾肯定,兩岸兩會領導人商談就是最能反映兩岸關系進展的指標。
他認為,兩岸關系進展的重點不在于求快,在于求好。兩會簽署協議的數量、進度快慢不是重點,協議內容好壞才是關鍵。
臺灣《經濟日報》社論則說,第七次兩岸兩會領導人商談仍有維系兩岸制度化協商運作的重要意義。“陳江會”應定位在處理兩岸重大經濟問題的對話及共識建立,讓制度化協商能真正有助解決兩岸間的各種復雜問題。
兩岸近期密集強調九二共識 維護協商基石
值得注意的是,自8月下旬以來,兩岸有關方面、國共兩黨高層密集表態,均強調了“九二共識”的重要性。雙方共同維護了兩岸協商乃至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這一基石。
賈慶林8月會見臺灣客人時強調,推翻“九二共識”這一前提,必將損害兩岸協商談判的基礎,惡化兩岸交流合作的氣氛,導致兩岸關系再生波折甚至重新走向動蕩不安,使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成果得而復失。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