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針對“九二共識”曾多次強調不能否認。他在9月與臺商座談時又說,兩岸兩會簽署15項協議,讓臺灣民眾利益得到充分保障,也讓兩岸關系得以發展。一步一步走到現在相當不容易,其中有許多歷史機遇,這條路我們必須要繼續穩健地走下去。
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生動地形容,兩會平臺就像一座鐵橋,橋墩就是“九二共識”;“九二共識”不存在,平臺也就不存在,平臺不存在,15條“高速公路”(兩會已經簽署的15項協議)當然也就不存在。
背景鏈接:兩岸兩會及其商談概述
海峽兩岸關系協會于1991年在北京成立,以促進海峽兩岸交往、發展兩岸關系、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為宗旨。海協會接受大陸有關方面委托,與臺灣有關部門和授權團體、人士商談海峽兩岸交往中的有關問題,并可簽訂協議性文件。
海峽交流基金會于1990年在臺北成立,以“中國的、善意的、服務的”為宗旨。海基會接受臺灣“大陸委員會”的委托,辦理臺當局“不便與不能出面的兩岸事務”。
1992年,“九二共識”確立,為時任海協會會長汪道涵與時任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的“汪辜會談”鋪平道路。1993年,汪道涵與辜振甫在新加坡正式舉行第一次會談,達成四項協議。1998年,汪、辜在上海二度會晤,并達成四項共識。
1999年,兩會就落實四項共識交換意見,并就汪道涵當年訪臺達成初步共識。但李登輝拋出“兩國論”,拆毀兩會商談基礎,兩會聯系便告中斷。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