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的1月9日,鼓浪嶼漳州路44號廖家別墅張燈結(jié)彩,廖二小姐要出嫁了,新娘房就設(shè)在廖家別墅前廳右側(cè)的廂房里。這是一座U形的英式別墅,也是鼓浪嶼最古老的別墅之一,建于19世紀(jì)50年代。古榕、香樟、白玉蘭種滿了整個院子。廖家老人回憶說,結(jié)婚那天,林語堂去廖家迎親,廖家端出一碗龍眼茶,林語堂不但把茶喝了,還把象征“早生貴子”的龍眼也吃了。看著他這般不懂規(guī)矩的憨樣,身邊的親友都笑了,接受西式教育的林語堂還一頭霧水。
其實,在林語堂看來,婚禮也不過是個形式而已。為了表示他對婚禮的輕視,他取得妻子的同意后,就把婚書付之一炬。“因為婚書只是離婚時才用得著。”廖翠鳳抵擋住父母的壓力,決意要與林語堂在一起。失戀中的林語堂,對這份從天而降的愛情是心存感激的。
婚后不久,走下廖家別墅門前長長的石階,林語堂帶著廖翠鳳遠赴美國哈佛大學(xué)求學(xué),踏上了他走向世界的旅程。當(dāng)時,許多文化名人拋棄舊家庭的發(fā)妻,另找時髦的知識女性,廖翠鳳也曾擔(dān)心丈夫會喜新厭舊,林語堂就安慰她:“鳳啊,你放心,我才不要什么才女為妻,我要的是賢妻良母,你就是。”林語堂果不食言,夫妻倆相濡以沫恩愛終老。
1976年3月26日,林語堂逝世于香港,靈柩運回臺北,廖翠鳳把他葬于陽明山林家后院,終日相守。
美國著名作家、林語堂的好友賽珍珠曾問林語堂:“你的婚姻沒問題嗎?”林語堂答:“沒問題,妻子允許我在床上抽煙。”80歲時,林語堂寫了一篇《我的婚姻》,闡釋了他心中的夫妻相處之道:“我和我太太的婚姻是舊式的,是由父母認真挑選的。這種婚姻的特點是愛情從結(jié)婚才開始,是以婚姻為基礎(chǔ)而發(fā)展的。我們年齡越大,越知道珍惜值得珍惜的東西。”
這個鼓浪嶼廖家別墅走出的女兒,一生平實賢德,如大海般包容著林語堂這個山鄉(xiāng)“頑童”,終把一個老式的婚姻變成了美好的愛情。(陳夢婕 林娟)
[ 責(zé)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