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有甚者,民進黨日前更進而發(fā)表了“五大原則”,其中所謂“臺日“外交”優(yōu)先、兩岸不應合作”,根本擺明就是讓日本予取予求。追根究底,在于民進黨本身對釣魚島的主權歸屬并無一致見解,自不愿因此開罪日本。只是,這種做法日本也未必領情,還恐將被日本“看破手腳”,認定臺灣朝野對釣魚島問題都只能采取消極立場。事實上,迄2008臺灣“大選”,民進黨都還在為無法提出可行的涉外、兩岸政策付出代價,前述“五大原則”的僵化退卻,不啻是昔日幽靈的再現(xiàn)。
此外,臺灣社會上還有許多聲音,大致可分強勢與保守兩種。可見臺灣出現(xiàn)很多民意,因為有“很多”,所以找不到主流民意。尤其臺灣之于保釣沒有共識,這是何等令人憂心的嚴肅現(xiàn)象。
然而,陸、港、澳聯(lián)手保釣將成為一種趨勢,臺灣方面獨自保釣將陷入勢單力薄的困境。可以預見保釣是一項持久戰(zhàn),臺灣在兩岸四地保釣行動中絕對不能缺席,但臺灣方面獨自保釣之余,官方既然不能與陸、港、澳合作,不妨退而求其次,秉著“四不原則”——— 不鼓勵、不發(fā)動、不動員、不禁止,容由民間在自我克制下對保釣采取一致行動,誰曰不宜?(本報特約撰述人 潘錫堂臺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