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六期生陳辰同,臺北人,1927年12月參加廣州起義后,在廈門參加地下活動,1928年6月返臺與謝雪紅聯絡,后回廈門,任中共漳州縣委書記、永春縣委書記等職,1928年12月在漳州領導廣州起義一周年紀念活動被捕犧牲。
黃埔六期生林樹勛,新竹人,因領導惠安地下革命,于1928年2月被捕,經廈門臺灣同鄉會營救獲釋后,繼續從事革命活動。
思想傾共的臺籍黃埔生
黃埔二期生李友邦,臺北人,深得孫中山和廖仲愷器重,曾主持國民黨兩廣省工委領導的臺灣地區工委會,吸收中共臺籍黨員林文騰、謝文達、楊春松、陳辰同等人為委員,激勵臺胞抗日斗志,動員臺胞參加祖國革命。1930年,李友邦任共青團杭州市委委員,在杭州藝專秘密組織共青團支部,開展抗日反蔣活動。抗戰爆發后,李友邦組建臺灣義勇隊,提出“保衛祖國,收復臺灣”,得到中共的大力支持和幫助。1939年3月,周恩來到浙江金華時,曾對臺灣義勇隊作重要指示。臺灣光復后,李友邦返臺,與老臺共謝雪紅聯絡,隨后臺灣地下黨領導人張志忠向謝雪紅證實李友邦的傾共政治背景。1952年,李友邦因“通共”被捕,在臺灣犧牲。
黃埔四期生林夢飛,臺北人,與黃埔軍校左派人士來往,具有傾共思想。1927年,與中共黨員林樹勛、張克敏等人在上海參加地下活動,后在中共廈門市委常委、臺灣同鄉潘欽信的安排下,開展同安洪厝村的農運工作。利用特殊關系,營救被捕的中共人士。1949年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兵團入廈,是廈門有名的起義將領。新中國成立后,參加大陸的建設,致力于海峽兩岸和平統一。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