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城南鎮黨委書記文建明是最基層的普通黨員干部。然而,他又很不普通,身上擁有著全國先進工作者、四川省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鄉鎮黨委書記等縣級以上各類獎勵表彰50多項。
文建明到底“高”在哪里?親民、愛民、奉獻;廉潔、勤政、務實;改革、創新、堅強……他的先進事跡很多很多,看似很難用一個詞或一句話來準確概括。
然而,真正讀懂了文建明,他的“高”概括起來也并不困難:全心全意的赤子情懷、勇于創新的智慧頭腦和永不向困難低頭的不屈性格。這三點又緊密聯系、環環相扣。
赤子情懷:時刻把黨的事業和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
“你心里裝著群眾,群眾就會一直惦記著你;你為群眾辦一件好事,群眾就會感謝你一輩子。”這是文建明常說的一句話,他的理兒很樸實——鄉村干部就是黨和政府在基層的代言人。
文建明出身農門,從小崇拜的偶像是一個叫周寬榮的公社黨委書記。這位書記與老百姓打成一片、水乳相融的形象,給文建明幼小的心靈打下深深的烙印。
“我是農民的兒子,是黨培養起來的干部,我要上對得起黨,下對得起老百姓。”從政后的文建明時刻告誡自己。
他一直記得,1986年7月1日入黨那天,自己在日記中寫下的滾燙誓言:“為您(黨),我愿付出一切,包括火紅的青春,包括寶貴的生命!”
在農村工作的近30年里,文建明始終懷著深厚的感情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群眾訴求作為第一信號,把為民解難作為第一追求,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即使身患癌癥,依然生命不息、奉獻不止。他用情感、信念、智慧和勇氣構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心,讓“釘子戶”“上訪戶”和眾多曾經絕望、困苦的百姓,發自內心地喊出:“感謝共產黨!”
化育橋社區居民羅洪川的轉變是非常典型的一個例子。他坐過兩次牢、曾被判死緩。2006年4月,坐了10多年牢的羅洪川出獄后,連親生母親都不愿收留他,他一度自暴自棄,對社會絕望甚至仇視社會。
然而,文建明并沒有把前來“滋事”的羅洪川交給公安機關處理,而是把他當親兄弟一般對待,不厭其煩地予以幫助、教育和引導,后來還協助他找到了媳婦,并親自為他們主持了婚禮。
如今,已經徹底轉變的羅洪川有著一份穩定的工作和一個幸福的家庭。他說:“我過去從沒想過還會有未來。我能有今天,多虧文書記的幫助教育,是他教會了我做人、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更要感謝黨,是黨培養了這么一個好干部。”
文建明常說:“百姓在干部心中有多重,干部在百姓心中就有多重。”誠如其言。對待一個“死緩犯”尚能如此,文建明的親民、愛民、為民由此可見一斑。
智慧頭腦:用科學化、規范化的制度來治理“亂鄉爛鎮”
在營山縣,文建明有一個響亮的綽號——“治亂書記”。綽號的來源是他干工作特別是“治亂”頗有“本事”,每到一處都能攻堅破難、“治亂平怨”,開創出風清氣正、干群融洽的新局面。
2003年,文建明“臨危受命”,調到有著“城爛鎮”之稱的城南鎮任黨委書記。到任不久,他便總結出城南鎮存在的“九大困惑”:致富路子不暢;辦事體制不順;政務村務不明;干部管理不活;工作作風不實;財務管理不清;精神動力不強;工作運轉不力;干群關系不好。
結合多年的“治亂”經驗,文建明與班子成員一道創新推行了九大解決機制:經濟發展上,推行“百姓經濟”;行政服務上,推行集中辦事機制;政務村務上,推行陽光操作機制;干部管理上,推行分線運轉機制;工作方法上,推行下訪尋問題解決機制;經費收取上,推行稅費直收機制;財務核算上,推行電算化統管機制;精神動力上,推行文明教育機制;工作落實上,推行監察督辦機制。
如今的城南鎮風清氣正、政通人和,呈現出干群齊心謀發展的喜人局面,文建明也圓滿兌現了當初“不把城南鎮治理好、我絕不離開”的承諾。城南鎮這一整套推動農村科學發展與和諧穩定的運行機制,被譽為“城南經驗”。
有關專家評價,在當前我國農村,城南鎮的問題和困惑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城南經驗”是一套行之有效的鄉鎮治理模式,它破解了困擾新時期鄉鎮運行和農村發展的多個難題,非常值得總結推廣。
“吏不畏我嚴,而畏我廉。”文建明常對同事說,少跟“利益集團”來往,人要活得有尊嚴。作為一名改革者,他銳意改革的動力來源于對黨的無限忠誠和對人民群眾的深愛,勇氣來源于廉潔自律,創新來源于與時俱進、攻堅破難的求索精神。
在當地干部眼中,文建明是化解矛盾的“高手”。但他說:“沒有落后的群眾,只有落后的工作方法。很多時候不是群眾‘不聽話’,而是干部‘不像話’。當干部的,只要心里裝著群眾去工作,就沒有擺不正的事。”
不屈性格:喜歡面對挑戰,遇矛盾不躲,遇問題敢破
文建明身上有股永不服輸“辣味兒”——遇到難事,他總是勇敢直面。在一些人眼中,他是“工作狂”,然而,更多的人稱贊他“有著巨大的生命能量”。
城南鎮鎮長白秀華坦言:“2007年縣里調我到城南鎮時,我很不情愿。”然而,3年多的相處,她成了最佩服文建明的一個人,“從文書記身上,我學到了太多的東西。他總有讓人向上的一股勁,讓我看到一種前所未見的人生高度。”
文建明曾寫過一篇“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淺談怎樣當好鄉鎮黨委書記”的文章,其中寫道:“要當好鄉鎮黨委書記,必須要有志氣,不干則矣,要干就要干出個樣子,不能被困難嚇倒。”
他將自己的感悟歸結為四點:要有一種攻堅破難、奮發有為的奮斗精神;要有一種與時俱進、敢闖敢干的創新精神;要有一種扎根基層、真心為民的實干精神;要有一種清正廉潔、矢志不渝的奉獻精神。
文建明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多年的“治亂成績”和他創造的“城南經驗”便是明證。他對記者說:“我喜歡問題,越是棘手的難題,越讓我感到興奮,越能激發我的斗志。”
對待工作如此,對待被稱為絕癥的癌魔,他一樣有著永不低頭的“倔勁”。
從2005年被確診為肝癌晚期至今,他前后19次上手術臺。病痛的折磨時常讓他額頭冒汗、鼻血直流,頭發掉了長、長了又掉,甚至有幾次身邊的同事都認為他“真的不行了”。
然而,文建明如今的病情進入了穩定期,創造了讓醫學專家都感嘆的“奇跡”。“十個癌癥病人有九個都是被嚇死的。”他說,“只要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奇跡是可能發生的。與其消極等死,不如抓緊時間為老百姓多辦幾件實事、好事。”
文建明并非“神仙”,他對癌癥的態度是“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他通過忘我的工作轉移注意力,在積極配合醫院西醫治療的同時,還鉆研傳統醫書,利用中醫的“扶正祛邪”理論,自制“五味湯”調理身體,增強免疫力和抵抗力。
記者數次到城南鎮采訪,幾乎每一位被采訪者都會談到:衷心祝愿文書記能夠早日康復。是啊,這個時代呼吁更多的文建明涌現出來,成為百姓的主心骨、群眾的貼心人。(201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