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打通了中原的道路,控制了黃河中游一帶。不久,風后因年邁體弱,經常疾病纏身,黃帝為他尋了很多名醫名藥,都沒有把他的病治好。在他死后,黃帝和大臣們都非常悲痛。
為了不忘風后的功績,黃帝親自為他選了一塊墳地,把他埋葬在黃河以北的趙村。后世人又把趙村改名為“風后陵”,意思是,這是風后的陵墓。“風陵”也就是現在陜西東潼關的“風陵渡。”
常先蒙鼓的故事
千百年來,不論是在兩軍對壘的戰場上,還是在藝術表演的舞臺上,都離不開鼓。甚至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也離不開鼓。鼓,能振奮人的精神,激發人的斗志,鼓舞人們奮勇前進!可是,第一面鼓是誰制造出來的呢?
傳說黃帝身邊有個大臣,名叫常先。他發明了很多狩獵工具。有一次,常先捕殺了一頭野牛,把剝下的牛皮隨手搭在一個木墩上。這個木墩是空的,有一摟粗。時間一長,常先竟把此事忘了。野牛皮經過長時間暴曬后便收縮了,把空木墩裹得緊緊的。有一天,王亥正在馴馬,有個名叫賈齊的年輕人,無意發現一張野牛皮蒙在木墩上,手隨便拍了一拍。誰知這一拍竟發出咚咚的響聲。賈齊用勁再一拍,聲音更大。賈齊覺得好玩,便尋來兩根木棒,雙手使勁擂了起來,結果發出聲音像雷鳴一般。王亥的馬聽到這聲音,一受驚,沖出木欄,全部跑掉了。王亥氣沖沖地趕來,一把抓住賈齊就打,邊打邊問賈齊敲的是什么。這時,常先趕來,把兩人勸開,問明了情況,才恍然大悟。原來,賈齊敲的就是他早先曬的那張野牛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