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每天早晨6點不到,南京市幕府山街道五塘新村一段社區(qū)的牟秀姮就會出現在社區(qū),忙著檢查小區(qū)環(huán)境衛(wèi)生、治安秩序等情況。
74歲的牟秀姮是這個社區(qū)夕陽紅志愿者服務隊的隊長,曾是名重癥癌癥患者,10多年來,她義務服務社區(qū)、助鄰扶鄰無怨無悔。2011年5月,在中央文明辦和中國文明網聯合舉辦的“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評選中,被評為中國好人,是下關區(qū)首位獲得“中國好人”的先進人物。
退休工資不高,卻經常幫助居民
1995年,牟秀姮和老伴從新疆建設兵團退休來到南京,住在五塘新村一段社區(qū)。1998年她報名成為南京第一批社區(qū)志愿者。
最初,牟秀姮每月退休工資只有700塊錢,到現在才慢慢漲到了1200元。上世紀90年代,牟秀姮患上乳腺癌,退休工資中有相當一部分用于看病治療。雖然收入不高,但在社區(qū)組織的獻愛心活動中,她每次都帶頭參加。社區(qū)主任張風說:“汶川、玉樹地震捐款,每年的慈善一日捐,牟秀姮都是第一個捐款。”
除了捐錢,她還自掏腰包給社區(qū)困難家庭捐物。“給低保戶送電熱毯,為困難老人買藥、買衣服……這樣的事太多了。”夕陽紅志愿者服務隊志愿者孫奶奶說,幾年前,牟秀姮為了協助老伴治療,專門去學了推拿和拔火罐等物理療法,掌握了這個技術后,享受到服務更多的卻是社區(qū)居民。
關心居民,幫助叛逆少年找媽媽
社區(qū)有一個叫小凱的孩子,父親智障,母親改嫁,一直靠低保生活。從小缺乏關愛的他經常逃學、泡網吧。牟秀姮得知后,就主動去幫助小凱。一開始有好幾次,牟秀姮上門給小凱送衣服,都吃了閉門羹。但她不氣餒,經常隔著門跟他聊天。為了能解開小凱的心結,牟秀姮托了好多熟人,花了一個多月聯系上小凱的媽媽,并說服她來看看兒子。母子相認后,小凱開朗了很多。現在在讀職高的小凱經常和父親一起到社區(qū)義務勞動,許多綠化帶就是他們修建的。
在社區(qū)誰家有難事,牟秀姮就主動上門幫忙。居民趙奶奶因為和兒媳婦關系不好,一度患上抑郁癥,多次想自殺。牟秀姮主動找到趙奶奶,開導她。“也算不上開導,就是天天去聽她嘮家常。老年人不圖什么,就想在家里有人尊重。”牟秀姮說,后來在她的勸說下,媳婦主動跟婆婆賠了不是。
把志愿者工作當成事業(yè)來干
兩年前,牟秀姮的老伴病逝,女兒怕她孤單,把她接到河西一起住。但牟秀姮放心不下她的夕陽紅志愿者服務隊,每周三都從河西轉一趟公交車,花上一個多小時回到五塘新村一段社區(qū),在社區(qū)義務治安巡邏。在女兒家住了一個多月,牟秀姮還是決定搬回五塘新村,她說:“我是志愿者服務隊的隊長,我得帶頭干。這是我干了12年的事業(yè),不能就這么放下。”
一群老大媽能抓小偷?很多人對老年人在社區(qū)治安巡邏的作用表示懷疑。但五塘新村的居民卻有著不同看法,因為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曾受益。“我們樓上的一戶居民家里冒煙,被牟秀姮巡邏時發(fā)現得以及時處置。”(通訊員 石海燕 記者 許琴)